想做东南亚电商的朋友,大概率听过 Shopee 这个名字!
作为覆盖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头部电商平台,它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堪比国内的拼多多,不管是马尼拉的宝妈,还是雅加达的年轻人,都爱在上面淘高性价比好物。
我两年前从国内电商转型做跨境,纠结过选 Shopee 还是 Lazada,最后抱着试水东南亚市场的想法入驻,现在每月稳定出单 320+,利润比之前做国内平台翻了 1.2 倍。
不过说实话,Shopee 不是轻松躺赚的赛道,有机遇也有要避开的坑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,入驻 Shopee 到底能赚什么钱,要防哪些风险,新手看完也能心里有谱!
01
机遇
为啥越来越多卖家扎进 Shopee?
主要是这几个机遇太实在,找对方向就能快速起量。
(一)东南亚刚需品类火:这些商品卖爆,利润空间大
东南亚地处热带,全年高温多雨,再加上年轻消费群体占比高,不少品类需求常年在线。
比如 “便携冷感毛巾”,新加坡、印尼夏季温度经常超 32℃,出门带条能快速降温的冷感毛巾是刚需,我定的 28 新元(约合人民币 145 元),进货价才 45 元,扣除物流和佣金,每单能赚 35 多块,月销 150 单就有 5250 + 利润。
还有 “户外折叠桌椅套装”,东南亚人爱户外聚餐、海滩休闲,这套装备便携又实用,我选的带收纳袋款,客单价 45 马币,复购率能到 30%;家居类的 “迷你壁挂收纳架”,东南亚家庭户型偏小,墙面收纳需求高,我上架的多层壁挂架,月销稳定在 90 单以上,利润比国内卖同款高 35%。
只要选对这些贴合当地需求的品类,基本不用愁没订单。
(二)平台对新手超友好:流量、补贴都给,起步没压力
Shopee 特别重视新手卖家,刚入驻就有 “新卖家成长扶持计划”—— 前 3 个月,商品可申请 “Shopee 新手优选” 标签,搜索排名优先展示,就算没销量基础,也能拿到不少曝光。
我当时上架第一款冷感毛巾,没做任何推广,全靠平台的扶持流量,第 2 天就出了第一单,比之前做国内平台 “零流量起步” 轻松太多。而且平台每月都有 “新手专属活动”,比如 “新卖家满减券”“热带生活新人专场”,门槛很低,只要店铺评分达标就能报名。
去年夏天我报名了 “清凉好物新手促销”,平台给了个绿色的 “新人特惠” 标签,那周销量直接从每天 6 单涨到 18 单,一下子就把基础销量做起来了,还积累了不少老客户。
(三)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:不用再担心货送慢、送丢
之前做东南亚电商,最头疼的就是物流,跨国运输动不动就延迟 20 天,还容易丢件。现在 Shopee 的物流体系特别成熟,有官方海外仓(FBS) ,你把货提前囤到马来西亚、泰国这些站点的官方仓库,后续仓储、发货全交给平台,订单进度能实时看,清关啥的也不用操心。买家下单后 1-3 天就能收到,速度特别快,适合想做本地配送的卖家。
还有平台自己的Shopee Express(SPX) ,覆盖东南亚 90% 的地方,泰国这些核心市场还有专属海外仓,从干线运输到最后派送全是平台自己把控。我有朋友用它发跨境单,以前要 7 天,现在 2-3 天就到了,部分城市还能约专车上门揽收,出库速度更快。
对新手最友好的还是SLS 跨境直发,我现在就用这个。
把货打包好送到国内的前置仓(比如上海、义乌),后面的运输全由 Shopee 负责。发马来西亚、印尼的话,正常 4-6 天就能到,比我以前自己找物流快了一半,售后纠纷也少了很多。
有次一个越南的买家下单户外折叠桌椅,我还担心送不到偏远县城,结果 8 天就签收了,买家给了 5 星好评,说 “比预计快太多,周末野餐刚好用上”。
02
挑战
当然,Shopee 也不是完美平台,这些情况要是没应对好,很容易白忙活一场,我之前就踩过不少坑:
(一)本地化翻译别敷衍:翻译不到位,没流量还遭投诉
东南亚买家大多看本地语言,比如印尼用印尼语、越南用越南语,商品标题、详情页要是翻译得生硬,甚至有错误,不仅没流量,还会被投诉。
我刚开始把 “冷感毛巾 降温 10℃” 翻译成印尼语时,用翻译软件直接转译,把 “降温 10℃” 译成了 “降低 10 度温度”,结果有买家以为是 “能把环境温度降 10℃”,收到货后给了差评,说 “翻译骗人,根本不是降环境温度”,影响了好几天的流量。
后来我专门找了会当地语言的朋友帮忙校对,还在详情页加了简单的本地语言标注,比如印尼站加 “✅ Segera Dingin(快速降温)”“✅ Bisa Cuci Ulang(可反复清洗)”,买家看得明白,咨询量少了,好评率也涨到 97%。
新手要是不懂本地语言,可以用下知虾的免费翻译,能省很多麻烦。
(二)节日旺季要提前备货:5-12 月别断货,错过就亏大了
东南亚节日特别多,5 月的 “开斋节”、8 月的 “新加坡国庆日”、11-12 月的 “双 11”“双 12”“跨年促销”,都是销售旺季,要是没提前备货,很容易断货。
我第一年做 Shopee 时,没注意 “开斋节” 的备货周期,4 月中旬才开始补货,结果遇上物流高峰期,货在马来海关堵了 10 天,“开斋节” 促销期间断货,少赚了不少钱。
现在我每年 4 月初就开始备 “开斋节” 的货,7 月初备 “国庆日” 的货,9 月底备 “双 11”“双 12” 的货,把小风扇、防晒衣这些旺季爆品多备 3-5 倍库存,放在 Shopee 的印尼、马来西亚海外仓,就算物流忙,也能保证不断货。
新手一定要记住,5-12 月是 Shopee 的核心销售期,提前 1-2 个月备货是关键,别等旺季到了才着急。
(三)竞品活动要盯紧:别乱定价,也别盲目跟促
Shopee 上的竞品不少,尤其是热门品类,促销活动打得厉害。
我之前卖迷你壁挂收纳架,定了 38 马币,觉得利润还行,结果发现有竞品搞 “满 35 减 6 马币” 的活动,还送无痕钉,我的订单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。
后来我没盲目跟着搞满减,而是在详情页突出 “加固材质”“免打孔安装”“多层承重” 这些卖点,再把价格降到 35 马币,同时推出 “买就送防尘垫” 的小活动,既保住了利润,又比竞品有吸引力,订单慢慢又回来了。
新手定价别只看自己的成本,一定要先用 Shopee 的 “搜索功能” 查同品类的均价和促销活动,再结合自己的成本定合理价格,别定太高没人买,也别定太低没利润,找到 “性价比平衡点” 很重要。
我个人是更习惯在知虾上查看热销榜单,看看最近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有什么现象级的爆品,结合上知虾的AI标题和定价工具,什么品卖得爆、什么品利润高一清二楚,方便的不得了。
大家可以扫码领个知虾免费试用,简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!
03
一些小建议
最后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做 Shopee 的小经验,新手照着做,能少走很多弯路:
第一,先从细分刚需品入手,别一上来就做服装、3C 数码这些大类目,竞争太激烈,新手很难突围。可以先做 “小风扇”“防晒衣”“雨衣” 这类小而美、贴合东南亚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品,积累经验和资金,再慢慢拓展品类。
第二,多关注平台节日节点,Shopee 的节日促销活动对销量影响很大,要是没提前准备,很容易错过机会。我每天花 10 分钟看平台公告,记好每个节日的报名时间和备货要求,比如 “双 11” 活动提前 3 个月就开始报名,我提前准备好主图素材和库存,每次都能顺利参与,销量比平时翻 2.5-3 倍。
第三,重视买家售后沟通,东南亚买家很看重服务态度,有问题及时回复,能减少差评。我之前有个马来西亚买家说冷感毛巾降温效果不明显,我马上道歉,给她补发了一条升级款,还送了小方巾,最后她把差评改成了好评,之后还经常来复购,还推荐了身边的朋友来买。
Shopee 是个能赚到钱的东南亚电商平台,只要你能抓住刚需品类、利用好平台扶持,再避开本地化翻译、旺季备货、竞品促销这些坑,想做好真的不难。
我从新手做到现在月销 320+,没花太多钱推广,全靠找对方法、用心运营。要是你也想做东南亚电商,Shopee 真的可以试试,要是在入驻、选品上有疑问,随时来跟我交流,咱一起在 Shopee 把生意做起来!
最后再送你个好用的小工具,祝你跨境之路一路长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