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Shopee 图片都用中文的可以吗?”——这个问题在卖家群里隔两天就会出现一次。有人理直气壮:“我台湾站卖的就是国货,写中文天经地义!”也有人小心翼翼:“听说马来站一张图里出现‘包邮’两个字就被下架?”两种说法其实都对了一半:能不能全用中文,得看你卖去哪个国家,还得看中文放在哪种图里。下面把平台最新(2025 年 6 月)的审核口径拆成“站点—图片类型—文字内容”三张表,照着套,基本不会再被“语言违规”卡脖子。
一、先认站点:中文通过率不是“一刀切”
1. 台湾站:繁体中文是官方语言,图片 100% 可中文,放简体都没人管。
2. 新加坡、马来西亚:买家端支持中文界面,平台 OCR 会抓字,但只提醒“建议本地化”,不强制下架。
3. 印尼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:本地语言优先,中文图会被机审直接隐藏;越南站早在 2019 年就明确公告“商品图片背景、名称、尺寸表均不得出现中文”,否则暂时下架。
4. 巴西、墨西哥、哥伦比亚:葡语/西语为主,中文图基本 0 流量,虽不会立刻扣分,但等于自我隐形。
一句话总结:除了台湾站,其余站点“中文=仅可接受,≠推荐”,小语种站点更是“零容忍”。
二、再看图片类型:主图、附图、详情长图,审核松紧各不同
1. 主图(轮播 9 张):
机审最严,文字面积>10% 或出现中文价格符号“¥”,一律先降权再人工复核。
2. 附图(SKU 图、颜色图):
目前只跑像素和重复度,中文出现频率低,暂时不卡。
3. 详情长图(图文描述区):
2024 年 10 月起全量 OCR,越南、泰国已把“中文”列为一级违规,直接下架;马来、新加坡仅提示“建议翻译”。
三、中文内容也有高低风险之分
- 高危:价格“¥19.9”、促销“包邮”、社交“微信扫码”、引导“加 LINE 领券”——任何站点都会被秒。
- 中危:产品名“保温杯”、属性“500 ml”、功能“24 h 保温”——台湾、新加坡没事,越南、印尼会被隐藏。
- 低危:包装自带中文背标、防伪贴纸——平台已说明“商品包装原有中文可以接受”,不会被判违规。
四、实操:已经拍了中文图,最低成本怎么救?
1. 手机 3 分钟去字法
美图秀秀“消除笔”涂掉中文→加英文或当地语价格→导出 800×800 px,单张 1 分钟。
2. 电脑批量法
PS 录制动作:内容识别填充→保存;批处理 50 张,去喝杯咖啡就完事。
3. 不会 PS 用 Canva
上传原图→“背景移除”重抠→加英文标语→再导出,系统自带翻译模板,3 秒搞定。
五、常见作死操作,别再踩
1. 先把中文图传上去,等“被隐藏”再换——一旦打标,权重直接清零,换图也救不回流量。
2. 认为“马来西亚很多华人,写中文没问题”——后台不扣分,但 CTR 会掉 15% 以上,长期等于慢性自杀。
3. 用繁体写“限量搶購”投新加坡——虽然能过审,但本地买家看不懂,转化率一样下滑。
六、一张图过审的 5 个检查点(任何站点都适用)
1. 无中文字;
2. 无¥符号;
3. 无二维码、社交号;
4. 价格数字与后台售价一致;
5. 文字面积<画面 10%,留足产品展示空间。
结论:
台湾站你可以“全中文”放飞;新加坡、马来站“中文可忍,英文更好”;越南、泰国、印尼、菲律宾“中文等于违规”,必须全英/本地语化。先把站点摸准,再把中文擦掉,换图 5 分钟,比后期申诉 5 天划算得多。别用“华人多”当借口——想让系统把流量推给更广泛的本地客群,先把中文字拿掉,再谈转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