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虾皮后台工具
-
关键词工具 :虾皮后台的关键词工具,如 Shopee Keyword Tool,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关键词及相关数据,可分析搜索量、竞争程度等,选择既有流量又竞争适中的词。
-
搜索建议 :在虾皮平台搜索框输入产品名称或相关词汇时,会出现下拉搜索建议,这些词是平台根据买家搜索习惯自动联想的,可能是潜在的优质关键词。
-
热门搜索 :关注虾皮平台的热门搜索榜单,了解当前热门的关键词和搜索趋势,从而选择与自己产品相关的热门词进行广告投放。
-
参考市场周报 :市场周报中有关键词数据,包括搜索量、点击率、转化率等,可据此筛选出表现好的关键词。
分析竞争对手
-
找出竞争对手广告关键词 :找出在虾皮平台上销售类似产品的竞争对手,查看他们的广告关键词,可直接在搜索结果页面查看,分析哪些词为他们带来了较高的曝光和销量,然后考虑是否也使用这些词。
-
研究竞争对手产品标题 :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标题,了解他们使用的关键词,这些关键词可能符合买家的搜索习惯,可作为自己选词的参考。
挖掘产品相关词
-
核心产品词 :准确描述产品的名称、型号、款式等,如 "无线蓝牙耳机"。
-
品牌词 :如果产品有品牌,包含品牌词可吸引品牌认知度高的买家。
-
属性词 :描述产品的材质、颜色、尺寸等属性,如 "蓝色连衣裙"。
-
长尾词 :长尾词搜索量相对较小,但竞争程度低、转化率高,如 "2024 年新款红色无线蓝牙耳机"。
拓展关键词
-
词根拓展 :以核心词根为基础,拓展其他相关词根,再结合修饰词进行组合。如以 "shirt" 为词根,可拓展出 "tee shirt""dress shirt" 等。
-
同义词和近义词 :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,增加广告覆盖范围,如 "headset" 和 "earphone"。
-
相关产品词 :考虑与产品相关的其他产品作为关键词,如卖手机壳时,可添加 "手机保护套" 等词。
考虑买家搜索习惯
-
语言习惯 :不同地区的买家对同一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叫法,如在东南亚部分地区,短袖用 "tee" 比 "t-shirt" 搜索建议更符合当地语言习惯。
-
搜索意图 :根据买家的搜索意图选择关键词,如 "buy wireless headphones near me" 表明买家有明确的购买意图,而 "wireless headphones review" 则可能表示买家还在进行产品调研。
进行 A/B 测试
-
创建多组广告 :选择不同的关键词组合,创建多组广告进行投放测试。
-
分析测试数据 :比较不同广告组的点击率、转化率、投资回报率等数据,找出效果最好的关键词组合,然后将广告预算和精力集中在这些关键词上。
持续优化
-
监控广告效果 :定期监控关键词广告的效果数据,如曝光量、点击量、转化率、销售金额等,根据数据反馈,及时调整出价、匹配方式或更换效果不佳的关键词。
-
关注行业动态 :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趋势,及时调整关键词策略,添加新的热门词或删除不再相关的词,以保持广告的竞争优势。
有谁还以为2025年的东南亚还是「广告一开,订单自来」的黄金年代?举个爪爪我看看
看看数据:印尼Shopee卖家数量2年暴涨300%,马来站点最低广告竞价翻了1倍,泰国市场平均ROI持续走低.....现在的东南亚电商,早就是一场老鸟用数据磨刀,小白用钞票交学费的生死游戏
示例1:3月之前马来shopee广告最低竞价出价还是0.07马币,现在已经RM0.14,直接翻倍,涨幅毫无人性,丝毫不顾卖家死活
示例2:这是我最近起的泰国账号,作为一个6年的跨境老手,我的ROI只能做到这个数据(因为我不刷单,我只靠运营策略起店,前期没销量基础ROI低也在我预期之内)
我见过太多卖家真金白银砸进广告,结果换来日均0单的惨案。更可怕的是,他们往往一边烧钱一边犯着“自杀式优化”:CPC涨了就无脑降价、没转化就狂加预算、ROI崩盘就死磕CTR... 作为操盘过N个东南亚店铺的运营老狗,今天必须扒开这些“你以为在救命,实际在送命”的骚操作
示例3:新手卖家群里的广告交流,哈哈哈,每天很多新手大把时间在扯淡,吐槽推广告但仍0单,其实这些新手卖家群的大多数交流都是没意义的,只是在浪费时间,闲扯淡倒可以
骚操作1:广告烧了1000马币还不出单?你可能在给平台打工
不出单≠广告差
广告是你推广出单的方式,但前提是你的链接必须做好,链接怎么做好?其实还是离不开主图、关键词、描述、还有你的优惠和营销,任何市场任何电商类型,做好链接都是最底层的出单逻辑(以个人IP卖shi都能出单的除外)
比如你刚开新店,选择跟卖前端的爆款,但如果你在链接方面只是做到基础,那你怎么去跟已经有销量基础的卖家去竞争,这种情况下,你必须比有销量基础的链接要做的更好,你才能去跟别人竞争
示例4:这是一款销量非常不错的香水,点开看别人链接,里面香味很多,主图也不错,应该是最受欢迎的香味,然后你开店想跟卖这款产品,当然,想跟卖的肯定远不止于你一个人
示例5:我圈出来的就是卖同款商品也做推广的卖家,可以看出价格有高又低、主图各有不同、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,考虑下,为什么第五个卖家的产品卖的最差?
答案揭晓:就是因为链接没有做好,一个方面是价格对比之下就没有什么优势、另一个方面别人购买香水时候,口味喜欢任选,直接做3件的套装,很难完全匹配到消费者的喜好,所以,广告也许也没少花,但销量是数量级之间的差距
骚操作2:CPC暴涨,你却仍在si的更快的路上
CPC(单次点击成本)突然暴涨的原因并不单一,比如说流量高峰期卖家内卷竞价厮杀、比如你的高出价、你的超额预算、还有大促期间的流量泡沫等等.....
也许流量泡沫和内卷厮杀,是你必须要面对的,但是你的部分骚操作可能更致命,比如:无脑加预算,明明现在日均花费10美金,结果你看到数据还不错,猛的、猛的,直接10—100大幅增加,系统为了帮助你把预算用完,所以,CPC就是自然而然给你提升上去,说来,系统还是监测到你人傻钱多
再比如,死磕大词,越是大词,流量自然越贵,毕竟大家都在买这个词的流量,但并不一定最适合你的链接
示例6:这是我一个链接的广告出价,三个词的出价差不多,但实际第一个词搜索量最高,数据跑下来,也是第一个CPC更高,但并一定最适合我这条链接
骚操作3:ROI持续走低?你已经成了系统的“人肉提款机”
人人追求高ROI,我也如此
示例7:我其中一个tiktok店铺的ROI,ROI波动最大差距是一倍,那是因为我会测试ROI目标值和花费之间的均衡,保证销售额优先达成,广告占比可控就可以
示例8:这是我菲律宾一个店铺后台过去7天的ROI表现,其实也是在走低,我的标准是连续3天以上持续走低,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调控
其实ROI本质上就是人性博弈,80%的ROI问题出在选品和定价,别指望靠广告拯救垃圾产品,所以前期测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,一起跑10个品,如果你的ROI目标是5,不要犹豫,2、3的直接放弃,保留下来的产品,才能谈的上ROI持续走低的优化干预,如果品不合适,你纯属硬推,这个只是增加你的沉没成本,没有优化的意义
其次,东南亚电商特性是性价比,不要拿国内的高大上电商页面去做东南亚,高大上没太大用,你得突出你的性价比
示例9:这是马来卖茶包的市场,页面做的高大上,不如把“免费赠送FREE”打在页面上,这也是个本土卖家,看来深谙消费者心理
举了这么多例子,如果你还觉得「广告=印钞机」,建议立刻关掉这篇文章去交学费——毕竟有些道理,总要亏过10万刀才刻骨铭心
但如果你听懂了这三个“反常识”真相:
✅ 广告不出单时,该先停广告,检查你的链接情况或者你的选品情况
✅ CPC暴涨时要做的不是降价,而是砍掉50%低效关键词,如我上图示例6,很多无效关键词都是空烧,变相拉高CPC、拉低ROI
✅ ROI持续走低时,不要抱着侥幸心理,重新去检查你的定价和折扣优惠,看是不是新的对手比你更具备性价比,然后快速做出应对和调整
那恭喜你,至少你已经入门了
其实东南亚电商从来不是爽文剧场,这里只有用数据当盔甲,用测试当利剑的老猎人,别当韭菜——除非你喜欢被做成印尼Gado-gado沙拉